晋中学院学报

党建研究

  •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引领现代化的斗争与实践

    赵凤欣;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将抗战建国与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在政治、军事斗争中不断探索现代化方案。抗战胜利后,随着外在制约力量的解除,中国现代化迎来短暂的“曙光”。为达成现代化建设的和平条件,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既团结又斗争,并在战后及时提出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主张。但是,中国共产党和平建国的种种努力并没能换来和平的建设环境,随着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最终通过革命为中国的现代化创造出根本社会条件,掌握了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主动。

    2025年05期 v.42;No.17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确立的方法论探究

    由丰浩;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新时代我们党提出的具有鲜明标识性的重大命题和论断,是我们党的重要理论创新,它的确立过程及其本身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方法论。其主要体现为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系统观念和突出重点、守正创新和人民至上的相结合、相贯通、相统一。基于方法论视角进行剖析,系统考察“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交汇、从“推动”到“引领”的转换,以及“革命党”与“执政党”的确认,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命题的目标任务、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5期 v.42;No.178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的三重维度

    王西亚;

    基于百余年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丰富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的重要论断。探究这一重要论断的内在规律,需要从价值、理论和实践三重维度予以揭示。就价值维度而言,有益于党员干部把握时代大势、挺膺时代责任、推进党风建设以及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和提高思想觉悟。就理论维度而言,主要体现为汲取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胸怀天下的世界格局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实践维度而言,需要在深化探究党的创新理论的内涵、生成规律及生动实践中,汲取党性滋养。揭示这一重要论断的内在规律,可以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推进新时代党风建设。

    2025年05期 v.42;No.178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思想研究

  • 坚持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理及机制

    陈忠禹;

    坚持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是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坚持依规治党为依法治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有利于健全党全面领导法治建设的体制机制、推进党的自身治理法治化和落实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坚持依法治国为依规治党奠定坚实基础,为依规治党提供了法治思维、经验启示和目标导向。在此基础上,坚持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关键是要在依法执政实践、法治中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探索两者有机统一的体制机制和实现路径。

    2025年05期 v.42;No.178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新时代法治建设和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合研究

    王志豪;李璇;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法治建设,其理论逻辑源于传统文化中“德法共治”“民惟邦本”等思想与当代法治价值之间的内在契合,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深厚的精神资源和文化支撑。在实践路径层面,需通过立法、司法、法治教育等多种方式,实现传统智慧的现代性回归,推动法治文化传播与队伍素养提升,构建更具包容性和认同感的法治秩序。

    2025年05期 v.42;No.178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研究

  • 延续与变迁:20世纪40年代晋冀鲁豫边区审计制度探赜

    吴强;

    地跨四地的晋冀鲁豫边区诞生于艰苦卓绝的抗战年代,从1941年7月成立至1948年8月撤销的7年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边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制度对稳定财经大局所起的重要作用。相继制定各项规程,陆续出台具体规定,在大政方针层面充分保证审计制度应有的位阶,并稳步推动审计实务向前发展。包括建立专门性机构、稽核政府预决算、审查机关收支账、查验国企财务账等四个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体现为:促成边区党政机关精简节约,降低了行政成本,减轻了民众负担;净化边区党政人员廉洁风貌,纯洁了政风行情,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推动边区财经局面稳定向好,提升了生产效能,强化了财经纪律;锤炼锻造边区审计干部队伍,增强了业务能力。20世纪40年代晋冀鲁豫边区审计制度良好运行的历史经验说明,任何一个政党和政府都应树立“治理能力是关键,服务意识是根本,专业素养是核心”的基本执政理念。

    2025年05期 v.42;No.178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山西商人在抗日战争中的独特贡献及其动因

    侯晋哲;杨建中;

    山西商人作为中国商业史上的重要群体,在日本侵华战争中遭受了毁灭性的财产掠夺与经营重创。面对家国危亡与自身损失的双重压力,他们秉持“经世济民”传统精神,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坚守民族气节,舍利取义,通过财力支撑、物力支援、人力投入等多种方式投身抗日洪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独特贡献。

    2025年05期 v.42;No.178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经济与管理研究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郭兵;何剑;许芳;

    在“双碳”战略与数字中国建设双重驱动下,绿色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路径。系统考察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检验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且该结论在替换变量、滞后回归、剔除疫情样本及高维固定效应模型中保持稳健;数字化转型不仅对新质生产力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还在绿色技术创新影响路径中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在小规模企业、高污染行业及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呈现出“结构—区域—行业”三重分化特征;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与工具变量法(IV)处理潜在内生性问题后,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向效应依然显著。

    2025年05期 v.42;No.178 4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城乡融合视角下京津冀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

    索贵彬;张真赫;韩荣荣;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背景下,本文基于2011-2022年京津冀130个县域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检验城镇化作用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县域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提升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区域差异显著;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呈现“高—高”与“低—低”集聚并存格局,空间溢出效应逐渐增强;城乡收入协调和产业协作是推动城镇化质量提升的核心因素,政策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生态水平主要表现为本地性效应;区域异质性明显,北部地区受限于经济基础,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中部地区依托产业与政策优势,整体水平最高;南部地区则更依赖政府政策,内生动力不足。

    2025年05期 v.42;No.178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文旅融合背景下山西文创产品发展研究——以“晋礼”为例

    薛雨辰;

    文旅融合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既能够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亦可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夯实文化自信、满足民众美好生活需求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国家文旅融合战略实施进程中,山西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大省,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了强劲活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集合店“晋礼”的创新发展具有典型研究价值。以“晋礼”作为中心案例,通过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探析其发展现状及对山西文创发展的示范效应。研究表明,“晋礼”通过系统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形成了具有地域辨识度的文创开发与营销模式,揭示了山西各地文创产品需在文化内涵深度挖掘、数智化赋能、产业跨界融合等维度持续发力,以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赢,助推我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5期 v.42;No.178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法学研究

  • 《民法典》体系下预约合同的效力及违约救济研究——以《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为例

    贺光辉;

    《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对预约合同的效力语焉不详,但从该解释第7条不履行预约合同约定义务的违约行为,可反向推知预约合同的效力既不是单一的“应当缔约说”,也非单一的“必须磋商说”,而是折中的“内容决定说”。违反预约的违约行为,可分解为“拒绝缔约”“拒绝磋商”及“变相的拒绝磋商”三种类型。对违反预约合同的救济,民法典体系中的定金、违约金及损害赔偿等救济方式均有适用空间,但原则上不应适用继续履行和其他补救措施。违反预约合同所致损害赔偿的救济,有约定的依约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法官应根据预约合同的内容、交易的成熟度及交易条件的成就程度等因素在信赖利益与履行利益之间进行酌定。

    2025年05期 v.42;No.178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未成年人认罪认罚自愿性失真问题检视

    李麒;韩明航;

    未成年人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已成为实践常态,但诉讼能力不足与控辩力量失衡相交织形成的现实困境,致使自愿性失真问题凸显。制度缺陷进一步激化矛盾,强制措施功利化催生心理压制,值班律师职能虚化加剧控辩失衡,自愿性审查流于形式,系统性补强机制缺失割裂权利保障体系。为此,必须强化值班律师实质参与以填补认知落差,坚持实质性审查确保自愿底线,并协同司法、社会与家庭资源形成多维支持。最终,保障未成年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实现。

    2025年05期 v.42;No.178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文学研究

  • 反身而诚:袁枚的传统诗学素养论析

    郭鹏;

    袁枚多点多面地向传统诗学,主要是儒家诗学发起冲击,但袁枚诗学实际上孵化于传统诗学,主要表现在其全面且深入的诗史意识。袁枚对诗史中的各种问题,诸如风格流派或递相师祖,以及历史上有代表性的诗学意见都有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对诗艺层面的问题,诸如学问、功力、用典和体裁风格等问题发表过见解。只有充分把握了袁枚传统诗学的素养,才能通透地理解并找到他对传统诗学理论的解构逻辑,有助于从传统诗学和袁枚诗学两个角度理解清中期的诗学格局及其基本变迁状况。

    2025年05期 v.42;No.178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唐代官修类书中的鹤:政治符号与权力互动的微观考察

    桑筱琦;

    《艺文类聚》与《初学记》两部唐代官修类书中,对鹤的记载呈现显著差异。《艺文类聚》保留了鹤的多元意象,涵盖生物特性、政治批判、君子高洁之风等多重意象;《初学记》则通过内容重构,系统构建了鹤的祥瑞话语,将其塑造为服务于皇权合法性的政治符号。这一转变与高宗至玄宗时期权力对符号的塑造密切相关:高宗封禅泰山以鹤名观,武后时期地方广设白鹤观延续符号网络,玄宗朝通过《初学记》的意识形态输出、《唐六典》的制度确认及官方记录的强化,最终完成鹤的政治符号化。由此可见,官修类书不仅是知识载体,更是权力形塑文化认同的工具。鹤的符号化进程折射出唐代“知识-权力”的互动逻辑,为理解唐代社会提供了一个微观视角。

    2025年05期 v.42;No.178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校教育实践路径——以山西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

    贾发义;史金豪;张智伟;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任务。当前学界理论研究较为完备,但实践路径狭窄,存在区域资源支撑不足、高校教育模式单一等问题。以山西高校为对象,用全新的数据系统作为技术支持,文献考索配合实地考察,构建“文献研读+实地考察”“AIGC数据采集”“三维评价”的“三位一体”教育循环模式,为省内高校铸牢工作拓展路径选择。

    2025年05期 v.42;No.178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新时代青年爱国统一战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彭皓;

    青年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将广大青年紧密团结在自身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重要力量。聚焦新时代背景,分析青年爱国统一战线价值意蕴,深入剖析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实践路径。该实践路径是:创新分众精准的思想政治引领模式;构建动态有效的组织覆盖体系;深化线上线下融合的网络统战阵地;完善将部分优秀青年留在党外政策。

    2025年05期 v.42;No.178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山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实现维度

    常亚楠;

    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的伟大革命实践形成的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练与升华的一部分,其中所蕴含的多元价值已成为山西高校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在深层育人上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功能。立足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必须有效凸显出红色文化资源的意识形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育人价值,将山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全过程,提升大学生的精神素养,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积蓄动能。

    2025年05期 v.42;No.178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教育教学研究

  • 舞蹈美育赋能乡村教育的价值解析与实现路径

    姚倬云;

    舞蹈美育作为以身体为媒介的具身化实践,在乡村教育中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与文化意义。从身体主体性出发,探讨舞蹈美育如何通过肢体动作与在地文化结合,促进乡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其文化认同与自我价值感。在实践层面,构建多元融合的资源体系、深化学校课程建设、拓展公益服务与创新文化活动等策略,形成“身体—文化—社会”良性互动机制,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可行路径。

    2025年05期 v.42;No.178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实践路径

    霍秋梦;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音乐教育已成为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议题。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专业定位模糊、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不足、教学模式单一,以及信息化支撑薄弱的问题。要真正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必须在教育理念上实现从“技能训练”到“文化塑造”的范式转变,在教学体系上实现跨学科的维度系统重构,从而培养兼具政治素养与艺术创造力的高素质音乐人才。

    2025年05期 v.42;No.178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晋中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正>2021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批山西省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建设迈上了新台阶,该专业按照2A专业招生。2022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教育部列为教师资格证免国考专业。2023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完成了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实地考查,2024年又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思政课教师6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博士13人、博士后2人,其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1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山西省“131工程”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人,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负责人1人,山西省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山西省模范教师2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获得者1人。

    2025年05期 v.42;No.17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郑宇翔;

    <正>~~

    2025年05期 v.42;No.178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