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脉生态文化视域下山西地域建筑营缮智慧的可持续研究Sustainability Research on the Wisdom of Shanxi Regional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and Conservation from an Eco-Cultural Perspective of the Loess Landform
曹辉
摘要(Abstract):
地域建筑虽承载重要价值,但在文化输出、功能组织、地域文脉延续与营造范式上存在显著不适。在黄土地脉生态文化视域下以适应性的研究思路阐述了人地关系理论融入地域建筑创作的可能性,基于“生产生活”“生态兼容”“融合适应”三个方面来凝练地域建筑创新营造的生成机制,提出以“叙事建构”“场地赋能”“适应延展”的路径来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激发区域人地相互作用的潜力并提升人地交互能效,为山西地域特色建筑环境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KeyWords): 地域建筑;人地关系;生态文化;适应性;环境营造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3年度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山西地域特色建筑设计研究——叙事、建构、再生、适应”(23BG041)
作者(Author): 曹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黄剑锋,陆林,宋玉.微观视角下旅游情境人地关系的理论与经验[J].地理学报,2021,76(10):2360-2378.
- [2]张春霞,过伟敏.现代性与本土性:从细部设计看江南地区近代建筑的现代转型[J].艺术百家,2023,39(4):155-161.
- [3]潘玥.风土建筑学科化研究方法及成果综述[J].建筑师,2024(2):99-106.
- [4]徐潇潇.新技术背景下建筑的地域性创新研究——以苏州主动式建筑(AH)为例[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10):45-48.
- [5]吴传钧.人地关系与经济布局:吴传钧文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
- [6]帕茹克·吾斯曼江,艾东,冀正欣,段文凯,等.人地关系视角下北京市“三生”空间转型及其碳储量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24,44(5):2786-2796.
- [7]李振民,石磊.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湖南武陵山片区人地关系协调与空间协调研究[J].人文地理,2024,39(1):113-120.
- [8]刘彦随.现代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科学[J].地理科学,2020,40(8):1221-1234.
- [9]徐永利,那明祺.地域性建筑的前提:地域层级与有效性[J].现代城市研究,2016(6):99-105.
- [10]杨华刚,王绍森,刘馨蕖,张晨.建筑的澄明——批判的地域主义建筑创作及其主体能动性探讨[J].新建筑,2022(6):124-128.
- [11]托马斯﹒史密特.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M].肖毅强,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 [12]王成新.新时代典型区域人地关系理论与实践的新思考——兼评《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型人地系统研究》[J].地理研究,2020,39(8):1947-1948.
- [13]韩林飞,张凯琦.传统中的现代——圣彼得堡总参谋部东翼建筑改造与空间利用[J].建筑遗产,2022(2):138-146.
- [14]王绍森,杨华刚,王长庆,陈宏.基于文化层次分析的地域建筑创作及其“原型—现行”表达——以厦门大学嘉庚楼群为例[J].新建筑,2023(1):64-69.